Header: Image

廉价山地车适合日常通勤吗?

2025-05-02

省流:廉价山地车虽便宜,但零件质量差、磨损快,会出现诸如外胎磨损快、变速拨杆断裂、刹车线崩断等问题,维修频繁且存在安全隐患。如果不愿意投入精力维修的话,还是不要将其作为日常通勤工具了。

 

(头图由 AI 生成,现在的 AI 还是画不对自行车)

两年前,我以500元左右的价格在淘宝入手一辆廉价山地车,主要用于日常通勤。当时抱着"能骑就行"的心态,(这个价格你还要啥自行车啊)。却没想到这辆车竟频出问题,让我深切体会到"廉价"二字的分量。

一分价钱一分货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#

有人认为飞鸽、凤凰、永久等老品牌更可靠,但必须承认:品牌再响亮,千元以内根本造不出扎实的自行车。这个价位只能在用料上不断妥协,更谈不上质量保障。所谓"品牌溢价"在低价位段只会进一步压缩零件成本。日常通勤对车辆损耗远超想象——即使每日仅骑行几公里,零件磨损和意外损坏也会频繁发生。除非仅偶尔骑行,否则频繁维修几乎是必然。

具体零件的坑 #

山地车结构图

上图来源见水印

外胎 #

外胎的磨损速度非常快,后轮外胎不到一年就基本平了,胎面几乎看不到中间那列纹路的突起。一旦刹车比较猛就肯定打滑,这势必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。

而且外胎并不是说要多高级的才会很耐磨,加个几十块钱就能获得好得多的体验。有一次不知道后轮被什么东西扎了漏气,找蔺师傅补完内胎发现外胎已经裂了,内胎从裂缝里面突了出来,无奈又找蔺师傅换了外胎。换外胎收了我 50 元,按照蔺师傅的定价,成本价也差不了多少。但就是这么个外胎,耐磨性却远胜原装胎,至今近一年纹路突起依然明显。可见原厂轮胎确实贯彻了"能省则省"的原则,质量实在难以恭维。

变速 #

无级变速是大坑,看似高级,实际上是商家的宣传噱头。本质就是把变速指拨的结构简化再简化,只留下一个活动拨杆,使用时完全依赖手感调整档位。而且拨杆的阻尼不能完全抗衡变速线的张力,一段时间之后,链条可能会自动往更小的飞轮上挂。如果想要挂到大飞轮爬坡,那么就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掰动变速指拨。要是你买到的指拨是塑料的,那么恭喜你,它没两年就会断掉的。这个无级变速的套件还不好修,要么选择不再变速,要么把整个变速套件更换掉。

踏板 #

踏板的材质是廉价的塑料,表面防滑纹路也就意思意思。如果踏板和曲柄之间稍微一个松动没有注意,那么踏板和曲柄之间的牙纹能直接磨没了,需要用胶水粘回去,不过终究是“治标不治本”。

前叉 #

前叉虽然有避震的结构,但没有避震的功能,即使用力下压车把,它也完全没反应。遇到坑洼路面,震感直接传到手臂,颠簸感明显。

刹车 #

即使正常使用刹车,刹车线能直接从把手处崩断,而不是说在别的地方因为外力被磨断,可见其力学性能是真的不行。另外别看它用了碟刹的结构,但刹车的效果只能说勉强够用,到不了正常意义上的碟刹的减速效果,如果骑车比较浪的话会有一些安全隐患。

中轴 #

我这辆车的中轴已经不是第一次响了,参见 bottom-bracket-creak

坐垫与座杆 #

坐垫容易破,劣质海绵支撑不足,表面塑料层半年后开裂。另外,即使座管束夹再紧,座杆仍会缓慢下滑,隔几个星期就要调整高度。更糟的是,在座杆缓慢下滑的过程中,表面会被磨掉一层,其寿命也很令人担忧。

唯一的好处? #

两年下来,这辆车的零件几乎全坏了一遍:外胎、变速线、踏板、刹车线、坐垫……虽然折腾,但也让我对自行车的结构和维修有了直观认识。若想通过维修零件入门了解山地车,廉价车或许真是你需要的"教材"(滑稽)。

结语 #

如果只是偶尔骑行,比如周末短途代步,这类车勉强够用。但作为日常通勤工具,廉价山地车的维修成本、安全隐患和使用体验,确实是对心理和技术的双重考验。与其频繁更换零件,不如直接选择专业山地车品牌或更贵车型,至少能保证基础功能的稳定性。预算实在有限的话,建议优先考虑"买菜车"——这类车型零件更少,同价位能买到更高品质的自行车。

Leave your comments and reactions on GitHub